新闻资讯 NEWS
江南央广网昆明12月7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12月6日,首届中国斗南兰花新品种推介会暨研讨交流会(后简称推介会)在昆明呈贡国际花卉创新中心启幕。1000余个新优品种兰花集中亮相,各类具有中国传统审美特色的兰花争奇斗艳,各美其美。
“中国花芯”是新品兰花的核心,也是云南花卉种质资源研发的新突破。曾几何时江南,作为花卉大省,花卉品种一直是制约云南花卉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近年来,云南从“芯”开始,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做优云花种业,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的“滇系”特色兰花新品种绽放得更加绚丽。
兰与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作为花卉界的“珍品”,兰花价格高昂,一度被视为“绿色股票”。随着栽培技术进步、产业规模扩大,兰花不再“高不可攀”,而走入“寻常百姓家”。
兰花作为盆花最常见的品种,近年来,在云南种植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云南盆花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产量突破9.9亿盆,同比增长20.5%。其中,兰花作为云南花卉产业的“明星品种”备受市场青睐。
以滇中地区出产的大花蕙兰为例,其产量占全国上市总量的96%,稳居单品销量冠军。此外,云南蝴蝶兰产业技术日趋成熟,实现全年四季开花供应,2023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盆,云南也因此跻身全国蝴蝶兰优势产区行列。莲瓣兰、石斛兰等国兰品种在经过10余年发展后,其种植面积和市场占有率显著增长。
标准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规范和依据。在推介会期间,大花蕙兰与蝴蝶兰盆花质量等级规格的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大花蕙兰采用规格等级和形质等级相结合的评定方法,通过花葶数量、整体效果、茎叶状态等多项指标进行分级;蝴蝶兰则明确了基质栽培下的质量评定规则。这些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为兰花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兰花曾经因为产业化程度较低,以及易遭病害、难以养护等原因,造成其大众消费市场较弱。2021年9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出台,将我国所有野生兰科植物均列为二级及以上保护对象,发展科技兰是国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慢性子”的兰花在育种过程时间跨度大,花苗成长过程中,极易因气候及各种因素影响而中途夭折。如今市场上,具有商品价值的种质资源多在日本江南、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贾文杰认为,在兰花育种方面,云南有着特别的优势。“云南是植物王国,其中包括兰属植物,在品种选育上,云南有着独树一帜的资源优势。此外,四季如春的气候,也能为兰花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贾文杰说道。
据介绍,具有美好寓意的蝴蝶兰,是中国很多地区年宵花的选择。蝴蝶兰在冬季开花,却不具备抗冻性。近年来,云南蝴蝶兰销售量是首次突破了1,000万盆,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产区。其他商品兰花,比如,大花蕙兰在云南也具备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吴丽芳表示,云南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从事兰花的产业研究有十多年,最近5年开始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已经配置了多种杂交组合进行比对,已经有11个品种申报了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推介会当天,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牵头组建的兰花品种及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兰花科创中心宣布正式启用。该中心以蝴蝶兰、蕙兰、石斛兰等特色兰花为研发重点,围绕品种创新与技术开发,探索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模式,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育种及推广。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在蝴蝶兰的新品种选育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积累了很大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候选品种,以后,我们通过跟企业的合作,企业通过这种市场化的眼光来筛选我们的这种优良株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优质株系,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贾文杰说道。他预计未来每年将推出2—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也加入了自主研发的行列。云南绿聚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兰花育种领域加大投入,初步实现了从引种依赖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公司董事长魏南斌介绍,自主研发的新品种在市场反响良好,已经被越南的客户预订一空,如今还有部分优质品种进入批量扩繁测试阶段,并计划于明年春季上市。“兰花作为中国的传统花卉,我觉得各种资源其实是很丰富的,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大家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未来国内的兰花将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种。”魏南斌说道。
据悉,目前,已有17家企业和科研团队签约加入兰花科创中心。该中心通过动态进出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高效的品种测试与推广体系江南,并引入基因测序和太空育种等前沿技术。通过科研与市场的深度结合,云南兰花正逐步实现从“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型升级。依托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云花产业将进一步向国际化、高端化迈进,为云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